linux 内存清理/释放命令
在Linux系统下,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,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。但是凡事也有例外,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,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间影响性能,此时就需要执行释放内存(清理缓存)的操作了。
Linux系统的缓存机制是相当先进的,他会针对dentry(用于VFS,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)、Buffer Cache(针对磁盘块的读写)和Page Cache(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)进行缓存操作。但是在进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后,缓存会把内存资源基本用光。但实际上我们文件操作已经完成,这部分缓存已经用不到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缓存把内存空间占据掉么?
所以,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手动进行Linux下释放内存的操作,其实也就是释放缓存的操作了。
要达到释放缓存的目的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关键的配置文件/proc/sys/vm/drop_caches。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,默认值为0,也就是不释放缓存。他的值可以为0~3之间的任意数字,代表着不同的含义:
	0 – 不释放
1 – 释放页缓存
2 – 释放dentries和inodes
3 – 释放所有缓存
知道了参数后,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,使用下面的指令来进行操作。
首先我们需要使用sync指令,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,包含已修改的 i-node、已延迟的块 I/O 和读写映射文件。否则在释放缓存的过程中,可能会丢失未保存的文件。
热门日志
分类
- git(9)
 - Mac(7)
 - C(1)
 - memcache(1)
 - Python(32)
 - Vim(8)
 - sed(2)
 - ansible(3)
 - awk(4)
 - shell(3)
 - Django(4)
 - ssdb(1)
 - bat(4)
 - svn(0)
 - docker(1)
 - Tornado(1)
 - go(2)
 - 架构(19)
 - Vue(1)
 - game(2)
 - AI(1)
 - Windows(8)
 - Java(8)
 - Mysql(38)
 - Ajax(2)
 - Jsp(1)
 - Struts(8)
 - Linux(73)
 - JavaScript(39)
 - Staruml(0)
 - Mouth(1)
 - Html(6)
 - Php(102)
 - Message(51)
 - Lua(10)
 - Compute(1)
 - Redis(7)
 - Nginx(12)
 - Jquery(1)
 - Apache(1)
 - cocos2d-x(8)
 - about(1)
 

